主办单位:叙州区图书馆
英国《卫报》评选的“新世界七大奇迹”,近日来受到热烈讨论、关注。它们分别是:
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沙特王国塔
3、港珠澳大桥
4、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新建筑
5、麦加Abraj Kudai酒店
6、伦敦Crossrail工程
7、巴黎FFR大体育场
其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居首。想必很多人想知道这些新奇迹都有哪些特点,它们何德何能当选新世界七大奇迹?下面就来看看它们都长啥样的吧~
0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今年9月25日,在经历了七次综合模拟演练、三场验证试飞之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终于迎来「凤凰展翅」的高光时刻。这也意味着,北京继上海之后(国内)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作为献礼新中国70周年的国家标志性工程,北京大兴机场造就举世震惊的世界奇迹。
这项被外媒誉为「新世界第七大奇迹 」之首的工程从2015 年动工,两年内即完成航站楼钢结构封顶三年内完成机场跑道的全部摊铺和贯通总共四年时间就完全竣工运行可谓前所未见的中国速度。
与此同时,年起降量80万架次,每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总投资超过了800亿人民币,每一项数字都不断刷新着认知,但机场的震撼,还远远不止如此。
下面就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来一一揭秘这一伟大工程叹为观止的设计施工科技构造。
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大兴机场占地140万平米,航站楼面积70万平米,相当于首都国际机场123号航站楼面积的总和,以及7个国家大剧院,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
巨大的空间导致了乘客需要远距离移动。大兴机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采用放射状构型,有很强的接纳能力,相比同等规模航站楼,近机位更多、乘机步行距离更短。
五座指廊的近机位多达79个,从航站区中心到最远登机口仅600米,仅需步行八分钟,减少到登机口的劳顿。
航站楼吊顶从侧面到顶面连续变化,形成「如意祥云」的肌理与地面的「繁花似锦」上下呼应。
C型柱散射出的五条指廊末端,分别设计了丝园、茶园、瓷园、田园以及中国园等五座「空中花园」,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休憩的同时尽享文化之美。
大体量的背后是叹为观止的耗材量,机场钢结构总量超过13万吨,相当于2座鸟巢,或18座埃菲尔铁塔,这个数字对于机场而言,也堪称惊人了。
世界施工技术难度最高的航站楼
大兴机场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也意味着无数待解难题。无论是地铁跟航站楼的结构转换,还是屋顶的钢结构支撑,技术难度之复杂都超乎想象。
最大的施工难点「航站楼」:南北长 1753 米,东西宽 1591 米为将公共空间最大化,简化建筑形式,将C形柱顶部与气泡天窗相接,屋面与承重结构一体化。
这也意味着足以囊括鸟巢的大厅,几乎没有任何的立柱,仅使用8根C型柱支撑开放空间,间距能放下整个水立方。
仿佛巨大的荷叶舒展开来,让更多自然光倾泻而下。
即便复杂如此,机场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C型柱和支撑屋面18万米网架的安装,相当于每天完成一座18层高楼的工作量。
世界最大的屋顶面积
大兴机场的屋顶投影面积高达18万平米,可以容纳25个足球场,跟鸟巢面积等同。超过迪拜世界中心和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
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12800块玻璃,单自由曲面的屋顶,就超过8000块玻璃,由超过60000根连杆,接起12300个球型节点。
每一个杆件和球形节点连接处的三维坐标都不相同,意味着屋顶的8000多块玻璃没有一块相同,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世界首个高铁下贯穿航站楼的机场
大兴机场担负着京津冀综合交通的重任,是世界上首个高铁下贯穿航站楼的机场。
除了计划中的地铁北京新机场线,京霸高铁、廊涿城际、S6线之外,还预留了2条轨道,一共6条地铁、高铁和城际铁路贯穿航站楼地下,将京津冀紧密相连。
从北京市内,无论通过何种公共交通渠道,都能便捷的到达机场的核心区域,极大地缓解了交通阻塞和出行不便。
全球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
如此众多的轨道交通在机场下方通过,必然会产生较强的震动和风压。此外,作为国际级的工程,需要在遭遇重大灾害时确保结构完好,维持正常运作外,发挥灾后救援基地的作用。
大兴国际机场采用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即在上部结构和震动区之间,设置一层柔软的隔震层,减少震动区的震动向上传递,降低上部结构的震动幅度。
独创的「层间隔震技术」,完美解决轨道交通对接产生的强烈振动,加上超稳定钢结构,使机场抗震设防烈度可以达8度,同时足以抵御17级台风,安全指数超高。
世界首个「双进双出」航站楼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大兴机场还使用了两层出站,两层进站的设计,成为了世界首个 「双进双出」的航站楼。
航站楼采用双层出发高架桥设计,双层桥分别对应航站楼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国际出发走上层,国内出发上下两层均可。
第三层是与国内安检平行的楼层中部可以进行自助取票、自助行李托运等服务第四层中部为国际办票柜台和行李托运,两侧则可以办理国内航空业务。
02
沙特王国塔
位于沙特的王国塔,王国塔是现今世界上的第一高楼,落地于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建筑高度达到1007米。
沙特王国塔预计总投资300亿美元,整座大厦高度预计将达到1007米,计划将建275层,王国塔内除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和豪华住宅,在顶部还设有会议大厅和零售店等,这座耗资300亿美元的项目,按照规划将成为沙特阿拉伯新的地标。
沙特王国塔
王国塔比之前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828米)还要高出179米。建造过程中用到80000吨钢材,地基将有60米深,以确保建筑能够抵御海啸,并且每隔几个楼层就会设计成新的形状,以抵御沙特地区的强风。
王国塔的157层,还设有天空露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露台。
这座摩天大楼相信每位游客都会叹为观止,它以超过第二名近200米的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最高楼。然而,这一纪录马上就要被打破,一座新的地标性建筑即将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拔地而起。不过创造新纪录的设计师正是记录保持者、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
03
港珠澳大桥
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12年前,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曾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公司,荷兰一家公司谈合作,当时,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
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与荷兰人谈崩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及香港段局部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
东人工岛好似“蚝贝”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世界最大规模钢桥段建造、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两大人工岛的快速成岛等技术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这座长达55千米的跨海大桥将取代胶州湾跨海大桥成为新的世界之最。
04
乌克兰切尔诺核反应堆新建筑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
位于乌克兰基辅(Ukraine)市以北130公里左右基辅州普里皮亚季镇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
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2013年2月12日,核电站因结构性损伤导致屋顶坍塌。
在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发生之后,前苏联工程师草率搭成水泥箱将反应堆封闭。如今,一座新的钢拱结构建筑正在建设之中,从而让起重机将来可以在屋顶上开展拆除工作。这项工程难度极大,特别是对于工人的转移能力是一种考验——一旦随身携带的放射性测量计数值过高,他们就得立马放下工具逃跑。
2019年7月10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新掩体管理权从跨国合资公司“诺瓦卡”移交至乌克兰政府,并正式投入使用。同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令,计划将切尔诺贝利打造成官方旅游景点。
05
麦加Abraj Kudai酒店
麦加Abraj Kudai酒店即麦加皇家钟塔饭店,是一栋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复合型建筑。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由众多大楼组成,其中最高的一幢作为饭店,高度达601米,是全球最高的饭店建筑。拥有12座高楼,1万间客房,70个餐厅,外加多个直升机场和一个全尺寸会议中心的酒店。还有整整5个专供沙特皇室享用的楼层。据说在这家酒店,即使一天换一间房,也可以住27年多!
大清真寺朝圣者云集,每年涌入的朝圣者超过两百万。而这座酒店主要就是为了每年前往麦加朝圣的穆斯林教徒们而建立,为的是给伊斯兰世界最神圣的地方,提供最奢华的住宿服务。
酒店最上方的皇家钟塔,由德国和瑞士的工程师共同设计,耗资8亿美元,其大小甚至是世界著名钟塔,大本钟的5倍大。
Abraj Kudai酒店由建筑公司达尔集团(Dar Al-Handasah)斥资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亿元)打造,其占地面积达140万平方米。12座高楼将围成一圈拔地而起,而这些高楼将提供1万间客房,远远超出目前世界最大酒店米高梅酒店(MGM Grand)6198间客房量。目前该酒店正在建设之中。
06
伦敦Crossrail工程
英国伦敦的横贯城铁——Crossrial工程,之后更名为Elizabeth line(伊丽莎白线),即女王线。
这条铁路横贯首都中央地区,总长118公里,从西面的梅登黑德和希思罗到东面的谢菲尔德和艾比伍德,其中有41个中转站转到其他铁路,60分钟内可运送150万名乘客,建成后对通勤人员和游客而言十分便利。
这条铁路耗资高达150亿英镑(约合1362亿元人民币),穿过下水道、电缆通道和伦敦各种地下设施,包括已有的地下隧道,规模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虽然伦敦的公共交通网络已十分发达,通勤控制系统已经到了令人炫目的程度,但伊丽莎白线的开通,将极大地改善伦敦市的交通,而且更是一种对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致敬。
07
巴黎FFR大体育场
如果想体验大型体育项目的真实感受,体育场无疑是首选地点。建设一座九成时间闲置、一成时间爆满的建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同时也是这座为法国橄榄球比赛设计的体育场面临的挑战之一。
FFR大体育场可容纳82000名观众到场,配有间距可伸缩的座椅,外观庄严宏伟,同时装有移动顶棚,以在必要时成为室内场馆。这个200万平方英尺的场地将成为欧洲最大的体育场之一,也是最大的屋顶娱乐场所。